12月19日,《中國企業報》記者在安徽省國資委采訪時了解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安徽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錨定“三個明顯成效”,在深化“三地一區”建設中堅定不移推進國資國企改革,賦能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三年行動129項重點任務全面完成,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形成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和特色經驗做法,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和引領帶動作用更加凸顯。


海螺水泥智能化工廠控制演示中心 黃勇攝
將國企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企改革工作,主要負責同志始終站在一線,親力親為抓改革。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多次強調國有企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和排頭兵作用,要求國有經濟更好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安徽省省長王清憲高度重視統籌推進國企改革,研究部署部門協同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的工作舉措。
三年行動以來,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就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有關改革事項批示110余次,省委常委會會議、省委深改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國資國企改革領域重點事項42件,有力指導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大事項落實落地。
對馬鋼集團與中國寶武、安徽軍工集團與中國兵裝集團戰略重組、江汽集團與德國大眾戰略合作等事關全局的重大改革事項,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推動,多次聽取匯報,多次批示指示,多次會見合作方企業主要負責人,為成功實施上述重大改革事項提供了根本保障。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效顯著
近年來,安徽國資國企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安徽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71.9%,高于全國地方國有企業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前列。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激發了安徽省屬企業內生動力活力,提高了發展質量效益,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2021年,省屬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0067.5億元、利潤總額951.7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今年,省屬企業資產總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7217.4億元、凈利潤468億元,分別居全國第7和第5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方陣、中部領先和長三角地區比較優勢地位。
結構調整產業優化邁出堅實步伐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中,安徽省國有企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方面,實施“2215”投資專項行動,省屬企業每年計劃完成投資2000億元左右,其中制造業投資不低于1000億元,銅陵有色年產2萬噸高精度電子銅箔(二期)、皖維集團年產700萬平方米偏光片、江淮蔚來30萬臺新能源汽車產能提升、大眾安徽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等一批牽引性強的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在馬鋼集團召開省屬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現場推進會,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智慧制造和綠色發展,制定實施省屬企業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和省屬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2個方案,推動海螺集團、叉車集團、省能源集團率先建設“雙跨型”或特色行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點面結合的工業互聯網“2+3+N”格局。
在大力布局新興產業方面,制定實施省屬企業布局新興產業行動計劃,實施新材料產業強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質、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升級、數字經濟產業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壯大“五大工程”,每年完成500億元以上新興產業投資。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屬企業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5.6%。省屬企業累計投資長鑫存儲、國科量子、東超科技等“瞪羚”“獨角獸”企業近30家,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空氣成像等未來產業,推動尖端科技成果就地孵化。